最近这段时间去台湾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了,今天到家,先发个瞄点慢慢更新。 这篇日志估计得写半年以上。 照片是「新城鄉七星潭」,台湾的景区大部分都是类似苏州园林那种小而精致的风格。
人工耳蜗最大的特点就是丑。。。。已经是人机结合产物了。成年人术后还是很疼的,吃止痛药都疼了一个星期。
和原生耳、助听器的效果差别还是很大的,用天使语训APP单个字的音色识别率有百分之80%+。连续的话,识别率很不理想,陌生人正常语速几乎无法识别。才开机一个多星期还需要漫长的适应期和恢复期。听到的声音还是很多,助听器听不到的声音现在可以听到,但听不懂等于噪音。
[同]^(tóng)这个字音,耳蜗听到的却是「[找事]^(zhǎo shì)」
待续。。。。
下面记录一下我使用耳蜗无法识别的字音:音标
[甭]^(béng) [梅]^(méi) [谬]^(miù) [党]^(dǎng) [热]^(rè) [举]^(jǔ) [凿]^(záo) [月]^(yuè) [駔]^(zǎng) [散]^(sàn) [耳]^(ěr) [壳]^(qiào) [唪]^(fěng) [昏]^(hūn) [偶]^(ǒu) [总]^(zǒng) [妙]^(miào) [差]^(chà) [馁]^(něi) [妞]^(niū) [遵]^(zūn) [岔]^(chà) [东]^(dōng) [蓊]^(wěng) [苍]^(cāng) [号]^(háo) [非]^(fēi) [愣]^(lèng)
March 22 ~ March 24, 2018
[亲]^(qīn) [酿]^(niàng) [贴]^(tiē) [允]^(yǔn) [哞]^(mōu) [及]^(jí) [渠]^(qú) [整]^(zhěng) [轰]^(hōng) [教]^(jiāo) [黄]^(huáng)
March 25, 2018
[矿]^(kuàng) [挥]^(huī) [穿]^(chuān) [锐]^(ruì) [雀]^(què)
March 26, 2018
[呢]^(ne)
March 27, 2018
暂时找点别的做听力训练「音乐?电视电影?家人交流?」,APP的读音有缺音,正常的听得懂就直接听得懂,缺音的怎么听都听不懂,光靠训练无法弥补这个缺的音,就是听不到这个缺少的音,估计需要调机后?适应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。一共有四个档位,每个星期升一个档位,直到适应了震耳的噪音。
[资]^(zī) [徐]^(xú)
April 04, 2018
耳蜗高频太尖锐了,吵的要命。。。。
March 31, 2018 14:54:36
在人工耳蜗吧看到很多家长对耳蜗的情况不了解,所以
耳蜗的声音很大,每个声音的区别都很大,小宝宝不知道表达,尤其是高频的声音,比如金属碰撞,水流,鸟叫,熟料包装,纸张变形的声音,楼道里,车内等空间小的地方最好注意些。最好离宝宝远点。在正常耳朵习以为常的高频,在耳蜗的效果堪比惊雷。
耳蜗不像正常耳朵有声音的景深,声音杂乱的地方还是需要一定的识别的。
耳蜗和正常耳朵对音色的识别是有差别的,比如做前耳朵带耳机听音乐还是可以听的,但做完后,渐渐适应耳蜗时,再带耳机听音乐就没法听了,音乐会有沉闷感,基本上那已经不是音乐了。
耳蜗这开始是没法听音乐的,就如信号不好的收音机一样,适应以后有的歌趋势与正常有的歌还是类似单声道。说这个还是告诉你们什么概念。
最好告知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在宝宝面前大声说话,正常说话音量时最好有1米以上距离。
手术一个月内对音乐会有这种断断续续的机械感,渐渐适应后断续感消失,但只有单声道效果。音乐体验效果不好,但人声无机械感。高频尖锐的声音还是很刺激,环境的各种噪音很大。
耳蜗对环境噪音的处理几乎没有,所以交流的时候尽量平缓,适应期很漫长,不能急。正常的生活和环境噪音正常人是没有太强烈刺激感的,但耳蜗影响很大,需要注意,就我一个成年人,都会对这类噪音超级烦躁。
这个除了睡觉,其他时候一直要带着,每次带的时候一定不要碰到麦克风后,环境尽量安静,带后过一会再说话。那一瞬间的声音我都受不了。
July 24, 2018 16:19:33
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